蘋果用3分鐘,正式宣戰新行業
![]() |
WWDC ,Worldwide Developers Conference 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,往年,抽簽買到門票的開發者們在這個時間齊聚一堂,用一周的時間探討如何用軟件構建蘋果的硬件生態,或者說得更加程序員文化一些 —— 用軟件改變世界。
疫情來到第三年,蘋果依然在全球范圍內用極高質量的線上視頻發布會,來呈現 WWDC 這場維持一周的程序員盛會的開幕 Keynote。
但與前兩年不同的是,少數美國本土的媒體與開發者, 有機會在 Apple Park 享受六月份的加州陽光,與蘋果的 CEO 庫克坐在一起,共同線下觀看視頻。
前年,蘋果把蓄謀已久的,從 Intel 手中拿回來自家電腦產品線主動權的計劃,通過線上的形式公之于眾。
去年,蘋果用 N 多細節軟件功能的更新,呈現如何用技術手段,讓疫情中的人們可以保持更緊密的連接與協作。
而今年,蘋果的野心,顯然不止服務遠程辦公這么簡單,整場 WWDC,可以劃 4 個重點:
1:讓 iOS,iPadOS,macOS 的遠程協作功能,更利于疫情常態化下的用戶連接,推出更多人性化功能。
2:沒發 AR 眼鏡,但多處更新,都在直指 AR。
3:在用自研芯片替代 Intel 芯片的兩年計劃的到期之日,發布新款自研芯片 M2,以及搭載 M2 芯片的新款 MacBook Air 和 13 寸 MacBook Pro。
4:大幅更新 CarPlay,展現自家在智能汽車領域的野心。
蘋果沒造車, 但想讓所有車都變成蘋果車
去年 WWDC,蘋果高管 Craig 在視頻轉場中說的一句話:“還是得開車?!狈浅V档眉毱?,今年,蘋果真正開始想要對汽車行業動手了。
蘋果開發布會有這么個慣例,一旦展示某一個業務的市場占有率,就基本代表,這算是蘋果的重點業務了。
在昨晚的 WWDC 上,往年都存在感很低的蘋果車載系統 CarPlay,非常罕見的,被蘋果曬了曬戰績,秀了秀肌肉。
蘋果表示,美國 98% 的車都可以使用 CarPlay,79% 的美國消費者表示自己只會買支持 CarPlay 的汽車。
![]() |
這確實是一個相當恐怖的市場占有率。
而在過去 CarPlay 只能承載智能車機中的娛樂和導航功能,不能在 CarPlay 中控制車輛的任何功能,CarPlay 的顯示比例和交互方式也相對比較刻板。
![]() |
所以當智能汽車逐漸普及,很多有野心的廠商,開始自己打造智能車機系統,畢竟廠商是有權限,做出一套全能車機,再設計一套自家專屬的車機 UI。
這幾年蘋果造車傳聞不斷,人們對于蘋果造車的期待,其實大多也是蘋果能在汽車智能化領域,也可以展示出,自己在消費數碼產品領域所擅長的人性能智能功能與設計美感。
很顯然,蘋果現在還不打算公布自己造車的計劃,而是展示出了一套,功能更全面,能接管汽車大部分電子功能,控制車內所有屏幕的全新 CarPlay。
![]() |
在演示視頻里,蘋果展示了 CarPlay 將如何適配現在所有車機屏幕比例,也給整個汽車行業樹立起了一個智能車機 UI 和 UX 的設計標桿。
蘋果甚至還在 Keynote 講解中,展示了一種,目前沒有任何一家車企所使用的,長條屏幕儀表配合寬屏中控的人車交互方案。
![]() |
在這套設計中,儀表,中控小組件信息,副駕娛樂控制,被集成在了一塊兒帶魚屏上,而車控功能,和更多的 app 按鈕,被放置在了更貼近駕駛員,更有利于駕駛員手部觸控的中控橫屏上。在儀表盤上,用戶甚至可以不受汽車品牌限制,自己選定 CarPlay 的儀表盤設計風格。
這就相當于蘋果站出來告訴所有車企,你們卷好幾年智能車機,玩兒好幾年屏幕,是時候讓玩兒屏幕的行業老大來教教你們怎么做人車交互了。
在 CarPlay 的演示結尾,蘋果甩出來一張合作對象的 logo 合集,這里面包含了幾乎所有的國際主流品牌。
![]() |
這一次,蘋果并沒有像在芯片領域那樣,直接與像 Intel 這樣的行業巨頭公開宣戰,而是通過功能更完善的 CarPlay,倒逼車企做出選擇,逐漸占領智能汽車人車交互這一關鍵領域的話語權。
在過去,CarPlay 對于蘋果來說,只是一個賣給廠商授權,價值數十億,體量可觀的營收手段,而在未來,蘋果很顯然會更多的去參與到智能汽車領域,通過增強車企對于蘋果的依賴,不僅僅讓營收翻倍,也讓自家在這個火熱且極具發展前景的領域徹底站穩腳跟,掌控行業走向。
![]() |
當然, 在中國市場,支持 CarPlay 的車輛占比其實并不算特別高,大多數想要在智能化時代有所作為的廠商,也會自己開發所謂的智能車載系統,很顯然,在未來,這會引發一場非常激烈的市場競爭。
是自研開發,守住品牌調性,還是直接把靈魂交給蘋果,企業們會通過市場反饋自己做出選擇。
但很明顯,有了全新的 CarPlay,不需要蘋果造車,每輛車都可以變成 Apple Car,盡管在 WWDC 的發布會中,CarPlay 的介紹只用了短短 3 分鐘,但蘋果在汽車領域的野心與能力,也值得所有汽車廠商警惕。
M2 芯片與蘋果的兩年之約
在過去兩年,蘋果讓所有人都見識了,什么叫執行力。
2020 年底,蘋果發布 M1 芯片,那會兒大部分人都不會想到。M1 在之后會成為一個基本計量單位,M1 Max,把 M1 性能翻倍,M1 Ultra,把兩塊 M1 Max 連在一起,性能再翻倍。
蘋果也用兩年時間,完成了從定位入門的 MacBook Air,Mac mini,iMac,13 寸 MacBook Pro,到定位專業用戶的,14/16 寸 MacBook Pro 以及 Mac Studio。幾乎整條 Mac 線的全面芯片換芯。
本以為,蘋果設備更換自研芯片的兩年之約的結尾,會用超乎預期的高性能旗艦臺式機 Mac Pro 作為收尾。
但很顯然,蘋果不想這么早結束這場對 Intel 的進攻,于是發布了 M2 芯片,以及搭載 M2 芯片的全新 MacBook Air 和 13 寸 MacBook Pro。
![]() |
按照蘋果官方的說法,全新的 M2 芯片使用了第二代 5 納米技術,集成 200 億只晶體管中央處理器速度提升 18%、圖形處理器性能提升 35%,神經網絡引擎速度提升 40%,更關鍵的,是 M2 芯片的內存帶寬也提升了 50%,最多可以選配 24 GB 的統一內存。M2 芯片的圖形處理器數量,也從 M1 的 8 個增加到了 10 個。
![]() |
對比 Intel 每年對于芯片的更新幅度,蘋果的更新幅度,可以說是飛速了。
而受益于 M2 芯片的更新,終于更新外觀設計的 MacBook Air 可以做到機身大幅減重,更加輕薄,且不用風扇就能輸出高性能,同時還能保持不錯的電池續航表現。
![]() |
全新的 MacBook Air 整機厚度只有 1.13 厘米,比目前大部分折疊屏手機還要薄,也比套殼的 iPad Pro 更薄,整機重量也只有 1.24 千克,因為機身經過了重新設計,用了很多類似于 14 和 16 寸 MacBook Pro 的設計元素,劉海屏,Megsafe 磁吸接口,都被拿到了全新的 MacBook Air 下。
![]() |
毫無疑問,MacBook Air 會成為目前市面上,同樣機身輕薄程度的產品中,性能最強的,也會成為同樣性能表現的產品中,最輕薄的一款。
![]() |
而相比于 MacBook Air 極具誠意的更新,新款搭配 M2 芯片的 13 寸 MacBook Pro 則顯得有點兒普通,沒更新外觀和設計,只是換了芯片。
很難說是出于產品定位的考慮還是國內疫情的封鎖,耽誤了蘋果推進 13 寸 MacBook Pro 這條產品線。
但幾乎可以確定的是,在接下來的秋季發布會上,蘋果大概率還會更新換上了 M2 芯片的臺式機 Mac mini 和一體機 iMac,但之后的更新,可能不會像 M1 芯片一樣,簡單做翻倍處理,而是等供應鏈臺積電的 4 納米工藝成熟,推出更高階的芯片,更新類似于 14/16 寸 MacBook Pro 這種更高階的產品。
蘋果沒發眼鏡,但似乎處處都和 AR 有關
與蘋果造車傳聞同樣保持高熱度的,是蘋果要展示可能未來會取代 iPhone 的 AR 眼鏡系統。
然而傳聞沒說對,在昨晚的 WWDC 上,蘋果并沒有在所謂元宇宙或者是 AR 眼鏡方面做出任何表態。
但有趣的是,iOS 系統更新的很多功能,都像是在為未來的 AR 眼鏡做技術儲備與落地嘗試。蘋果似乎是鐵了心要做混合現實這條路。
![]() |
舉一個最明顯的例子,去年 WWDC 上,蘋果展示了在 iOS 15 上的相機文字識別功能,通過原生的相機 app,可以快速識別圖片中的文字,對學習和辦公場景拍筆記和板書格外友好。新的聚焦搜索功能,也拓展了圖片搜索的維度,可以根據定位、人物、場景或物品來搜索圖片,也可以通過文本找到照片中的文本和手寫內容。
![]() |
而在今年的 WWDC 上,iOS 16 把這個功能更進一步,系統可以識別視頻中的文字,按照蘋果的描述,用戶可將視頻暫停在任何一幀畫面上,與其中的文本進行交互操作。實況文本還增添了新功能,供用戶快速完成換算匯率、翻譯文字等操作。
大家可以想象一下,這樣的功能,當集成在一個眼鏡中,會是一種怎樣的體驗?
更多融合, 但也沒忘了人性
去年的 WWDC,我個人認為,是我跟進蘋果報道這么多年,最費勁的一年,因為更新的功能點太細碎了,在寫作時,太難面面俱到。
當時我推測,可能因為在線辦公,某種意義上降低了蘋果推進創新的速度,所有的小功能,都像是在去年疫情最嚴重時,蘋果為了保證辦公效率,推進的一個又一個小項目,最后匯總,集合成了 2021 年的 WWDC。
但看完今年的 WWDC,我發現,所有的小功能,其實并不是刻意為之,而是有一個統一的明確方向,就是互聯互通。
![]() |
除了 M2 芯片與 CarPlay,今年的系統更新,iOS,iPadOS,macOS 還有 watchOS,更新點同樣格外細碎,但主要方向都是加強用戶間的協作,以及不同設備之間的融合。
![]() |
但令人擔心的是,蘋果在消費級硬件上,在走向一個功能愈發復雜的方向,以往用戶使用蘋果,會覺得蘋果省心,交互簡單,無需繁瑣的設定與操作,但現在不可回避的,就是在最近幾年,無論是專注模式,健康,家居,錢包或者不同用戶間的內容分享,都需要大量操作,存在很明顯的上手門檻,似乎實現更多功能的優先級,逐漸走到了提供一套輕便簡潔的交互前面。
![]() |